详情展示

社团名称:指尖拾遗·非遗手工社团

教师简介:

姓名: 刘潇湘

个人照

毕业院校及专业:内江师范学院、环境设计

所获荣誉:

◆多次指导学生参赛,获得省一、二、三等奖,被评为“优秀指导员”、“优秀指导老师”。

◆学生作品刊入《青少年科技博览》杂志第八期封面。

◆曾获慧海实验学校月度人物、优秀干事、优秀管理人员等荣誉。

教育格言:勤勉尽责,励精笃行。

 

社团简介:

一、社团课性质或定位:

本课程是素质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实践型校本课程,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手工艺(剪纸、扎染、泥塑、皮影等)为内容载体。定位为:

文化传承平台:活态传承民族手工技艺,守护民族记忆;

跨学科实践载体:融合历史、美术、劳动教育,实现“做中学”“学中做”;

校园美育枢纽:通过作品展演、文化传播活动辐射全校美育生态。

二、课程目标(育人目标):

1.文化认知与技艺传承

◆深化文化理解:引导学生系统认知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历史渊源、艺术特色及文化象征,理解其凝聚的民族智慧与审美哲学,建立对非遗价值的深层认同。

◆掌握核心技法:通过分步骤示范与实操训练,使学生熟练掌握至少3类非遗项目的制作流程、工具使用及工艺标准(如剪纸的镂刻技法、扎染的染色原理、泥塑的造型逻辑),夯实技艺传承基础。

2.实践能力与创新素养

◆提升综合实践力:强化手眼脑协同训练,在剪、刻、染、塑、绘等多元实践中发展精细动作技能、空间想象力及问题解决能力,培养"匠人精神"的实操素养。

◆激发创作潜能:鼓励在遵循传统工艺内核的前提下,结合现代审美进行主题创作(如节气主题剪纸、校园文化扎染),实现技艺传承与个性表达的有机融合。

3.价值观塑造与文化认同

◆培育文化自信:通过对比非遗作品蕴含的古代智慧与现代价值,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明的连续性、创新性,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归属感。

◆涵养劳动品格:在"一针一线、一陶一染"的沉浸式制作中,体悟劳动创造美的过程,养成珍惜成果、专注严谨的工匠态度,树立"以劳育美、以美润心"的价值观。

◆共建校园美育生态:以社团为枢纽,通过作品展演、文化讲座等活动辐射校园,营造"非遗活态传承"的文化氛围,推动传统文化成为校园美育的重要载体。

三、课程特色:

1.活态传承,动态体验

突破静态知识传授,以师生互动示范+沉浸式实操还原真实技艺场景。

2.跨界融合项目制学习

设计主题创作任务,打通文学、历史与艺术学科壁垒。

3.成果驱动社会责任

优秀作品转化为校园文化礼品/公益义卖品,推动学生从"技艺学习者"进阶为"文化传播者"。

四、预期结果与价值目标(对学生未来的一些帮助):

1.短期显性成果:

每生完成3-5件非遗作品集,掌握基础工艺技巧;

参与年度校园艺术节完成非遗艺术展。

2.终身发展价值:

◆文化基因激活:形成传统审美判断力,奠定文化身份认同基础;

◆核心竞争力奠基:工匠精神迁移至学业/职业领域,培养"精益求精"的终身素养;

◆社会责任感塑形:成为非遗"青年传播者",助力传统文化破圈传播。